阅读历史 |

第241节(2 / 3)

加入书签

秦侍郎的亲口证实,虽然秦侍郎也是一不小心说漏了嘴,别人问起他为何会退婚,秦侍郎只是一时感叹方令棠没有为官之意,结果传来传去就成了这样。

直接盖过了有恶疾,负心薄情,忘恩负义这几种谣言。

实在是京城百姓后者听的多了,年轻的状元郎放弃侍郎千金如花美眷,大好前程,立志求仙问道,这可是头一回听说。

看着方十圆溜溜的眼睛,萧函认真坦然道,“我没这么想过啊。”

萧函只是没打算按着原身的路再走一遍,做得再好无非功名利禄留名青史,差别不大。

但不代表他要放弃现有的身份,多少天下人寒窗苦读,就为这一个功名身份,萧函不好好享受着,随意舍弃出去干嘛。

关键是仙缘也还没着落呢。

方十呆呆问道,“那公子,你是真不娶秦小姐,要求仙问道了啊。”

萧函点了点头,虽然两者并没有什么关系,但这样解释也好。

方十摸了摸头,老夫人也只是盼望着公子高中,至于之后怎么样就没说了。

萧函倒也猜得出那些各种各样的谣言是谁的手笔,只是不求功名显赫的他,也就不在意名声什么,他现在既没有依靠的泰山人脉,也无亲族倚仗,可以说是孑然一身了。除了还有个叫方十的书童。

全京城都知道,新科状元萌生了求仙问道之心,所以舍弃了那样一桩大好姻缘,还不愿娶妻。

都当作笑谈,还传到了当今皇帝耳中。

当今呢,登基没几年,正值年轻力盛,对求仙问道什么的还看不上眼,听了传言之后,方令棠此人在他心中便落了下乘。

等到授官下来,萧函就被打发去了翰林院担任七品馆阁校勘。

其实也就是扔到大内图书馆里做一些刻书,校对工作。

这对一般的庶吉士还算不错,但一个新科状元郎,未免低了些,这让许多人注意到,皇帝并不中意方令棠,才把他打发到旮旯里。

其实萧函还挺想外放的,凭他这状元翰林出身,任个可以当家做主小县令,应该不成问题。

不过七品小翰林也不错,

萧函倒是挺满意他这官职的,既不需要天不亮就去上朝点卯,职务清闲,地方又安静的。

他这番乐得自在,宠辱不惊倒是令很多人大跌眼镜,尤其是得知调令的特地来看他的秦侍郎,一看心中就觉得坏了。

这是真打定主意在求仙问道上面了。

连被皇帝厌弃,官途有碍,都不放在心上了。秦侍郎与他说了几句话后,便叹气摇头地离开了。

本来还想利用自己在朝中的人脉帮扶一把,挪个好地方的,但现在看来,人各有志,无论是在什么位子上,没有那个心,再怎么拉拔也无用。

萧函上任的第一天就很清闲,他所任职的馆阁虽隶属清贵的翰林院,但却是在宫中西廷偏远之所,下值倒是方便,与西宫门很近的。也不似其他储备良才的地方,就是宫廷藏书,校书之所,宫中禁卫森严,馆阁中不过一堆藏书,所以连当职的官员也只有几人。

他们待萧函也不甚热情,多半是觉得同他们一样,以后可能就要蹉跎在这里了。

馆阁的几位上官也见过了萧函,也都曾听说过他年轻有才学,前程似锦,落到这种境地也是宠辱不惊,尤其是观察了一段时日,发现半点没有力争上游的表现。

正常点卯,下值,仿佛当一天和尚,撞一天钟。平日时间也都沉浸在藏书之中,而且看的还都是些道家典籍。

这些上官也有些无语。

时间久了,也真让人相信这位状元郎是无心仕途,念着求仙问道了,名声还传了出去。这京城又不大,比较新奇的事都能传上好一段时日。

秦侍郎每次一听,就忍不住叹气,秦夫人还在忙着挑选新婚事呢。

闺阁中的秦卿心情复杂,真的与前世不同了。

清远书斋里,几个穿着夹袄长衫的士子埋头择选着自己想要的书。

书斋老板吴虔望见外面的人, “方公子。”

“吴老板。”萧函收起了油纸伞, 微抖了抖伞盖上的雪, 缓步走了进来。

吴虔将早已包好的几本游记杂书拿出来, “方公子,这是你之前提过的。”

“多谢吴老板了。”萧函微微一笑,如舒风朗月,清雅温和, 竟恍如神仙公子一般。

因为这副清俊无双的容貌和飘然若仙的气度, 也没少有来说媒的, 好些还是显贵门第的千金。但无一都被他推拒了, 也让人信了三年前的笑谈,真心求仙问道,不愿娶妻。

也被得罪心中不快的,但一个校对编书的七品小官,再打压也打压不到哪去,只能眼不见心不烦了。

好好的人, 做那虚无缥缈的梦干什么。

曾经的同窗, 榜眼, 探花都已平步青云, 唯独方令棠在藏书馆里沉寂, 不少人暗地冷嘲热讽地笑话。

当初吴老板也曾为其惋惜遗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