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289节(2 / 3)

加入书签

寺正的人手太少,郑统领有些担忧。

他是董少卿特地吩咐保护萧嘉树的。

随着萧函又破了不少陈年旧案,甚至还有一些是地方的冤假错案,结果就是刚到某处州县,就被当地官府给认出来了,恭恭敬敬地设宴陪酒陪逛。

有时候名气太大,也是拖累,要是犯人提前闻声,就难免打草惊蛇了。

而董少卿更担忧的是萧嘉树的安全,他曾告诉萧嘉树,查案有时不仅可能会要以身犯险,而且犯人也可能会铤而走险,狠下杀手。

尤其时萧嘉树现在名声这么大,谁都会觉得他能查出真相来。

这种穷凶极恶的歹徒可不会顾忌朝廷命官的身份。

而且因为大理寺的职权,是掌管天下刑狱,有时连当地官府都要防着。董少卿在同萧函说这话时,神情很是感慨,萧函想他查案多年,经历也是丰富的很。

萧函摆了摆手,“没事,我也就待两三日,随便走走。”

不是萧函自负,论武功,这个世界,能要得了她性命的人,怕是没有。

郑统领虽是受董少卿调派,但在外还是听从萧函命令,只好带着押送犯人先行离开。

萧函也没对留在身边的几人说自己是奔着查案解惑去滨县的,只说随便走走,还让他们换下了大理寺缇骑的官服,连带着自己也换了装束,就像是普通出游的富家公子。

也许是因为对萧函的话深信不疑,也可能是她在滨县两天里的确没做什么事,就到处逛了逛,有时和当地人聊天说话,其他也没做什么。

在其他人看来平淡的两日,萧函却是发现了一件惊天的大事。

那个犯人说的不是胡话。

官兵杀百姓,恐怕是真的。

萧函闭上眼,将这些日子发现的线索在脑海中过了一遍,然后若无其事地道,“我们回大理寺吧。”

回大理寺,重审此案。

————

吴源,曾立下军功,后任泸州知州,滨县便在其治下,庆佑十年,滨县贼寇为乱一方,吴知州带兵诛杀贼寇多达数百人,其功显著,上达天听。

但萧函探查过贼寇藏身之处,还有曾经置办钱粮的记录,最多不过五十人。

诛杀贼寇五十和数百人,其功劳当然不一。

被拿来充数的便是表功折子中吴源所说与贼寇相勾结,由贼寇伪装的无辜百姓。

吴源为急于邀功,甚至不惜屠戮百姓。

董少卿行动作风一向是疾如雷电,萧函一将确凿的证据呈上,他就直接入宫面圣请令,调动人马,封锁全城,围住了吴源的府邸。

萧函和董少卿闯入他的书房,他似乎还在烧什么。

董少卿怒目圆瞪,一拳砸过去,擒拿住吴源的双手狠狠压在地上。

吴源虽然也曾是军营中人,但养尊出优了几年,都能听见骨头断裂的声音。

将人交给手下捆好后,董少卿就去看吴源烧的是什么,他向陛下请命到现在不到一个时辰,吴源逃也逃不远,那他这个时候还准备烧掉的肯定是重要东西。

但一看瓷白名贵的茶盅里都已经烧黑的纸张灰烬,董少卿不免暗道可惜,晚来了一步,他脸色也有些黑,沉声道,“等他进了大理寺牢狱,我非要让他吐出烧的是什么。”

却见萧函吩咐人弄些小物件来,董少卿十分不解,“嘉树,你这是要做什么?”

“不是想看他烧掉的是什么东西吗?”萧函目光沉静,在茶盅里动作轻且小心地挑拣出并没有完全烧成灰烬的黑色纸张。

董少卿闻言,面露惊奇之色,“你是说烧掉的字迹你也能知道。”

萧函抿了抿唇,“看我们的运气。”

手下人拿来了萧函指明要的小物件,董少卿瞧着奇奇怪怪的,似铜似铁,却做成一个小网的样子,还是两个。萧函却对大理寺官吏的行动效率很满意,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找来她要的东西。

让董少卿更惊讶的一幕发生了,被烧的炭黑的碎纸放在两个小网中,而萧嘉树却是再次点火。

在用火折子点燃蜡烛的前一刻,萧函还叮嘱道,“眼睛不要眨,否则错过了大人可不要怪我。”

董少卿已经忘了言语,纸片隐隐约约浮现出一些字——由火形成的字,哪怕只是一瞬间。董少卿终于明白萧嘉树为什么提醒他不要眨眼了,因为真的太快了。

他没眨眼,但他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梦。

“这……这是怎么回事?”不仅是董少卿恍恍惚惚,其他在房内看见了那一幕的人也都惊呆了。

这其实是利用了燃点不同的物质继续燃烧的原理,将燃烧成碳但未完全燃烧的纸片,置于火焰上继续燃烧的话,纸片会由黑变红,上面的黑色字迹就会显示出来,但是只能维持一瞬间,之后,未完全燃烧的纸片就会烧成灰烬,彻底变成粉末。

但这个时代不适合宣传科学原理,萧函也是简单含糊道,“大人当作江湖艺人的一些小把戏好了。”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