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分卷(10)(2 / 3)

加入书签

既然诸位伯爷叔爷都答应了,那咱们再来说说第二条。

谢承道:各位伯爷叔爷对二房分去两成利不满已久,那不如彻底分家,各自经营,自负盈亏。

当真?!三叔爷、四叔爷一喜,两眼放光。

大伯爷却知道没有这么简单,问:侄孙此话怎讲?

谢承将三叔爷、四叔爷欣喜的神色收入眼底,端起茶盏掩盖唇边一抹讽刺的笑意。

他解释道:玉矿是族产,各房占同等份额,每次开采之后,由各房各自负责运输。同样,玉矿的开采和养护,今后也由各房出资。

那这玉矿的管事权?三叔爷试探道。

谢承咔哒一声搁下茶盏,冷声道:自然还是在二房手中。

他瞥向三叔爷:这是曾祖父交给二房的责任,若是交给诸位伯爷叔爷,恐怕整个玉矿早晚神不知鬼不觉地被掏空。

三位伯爷叔爷一怔,明知谢承挑拨离间,仍然忍不住疑心,侵吞玉料一事他们都有参与,对彼此的秉性心知肚明。若是管事权握在彼此手中,玉矿恐怕就更守不住了。

倒不如就留在二房手中,其余几房共同监管。

谢承见几位伯爷叔爷想明白,补充道:若是诸位伯爷叔爷不放心,可以派管事入驻矿区。但只能监事,不得插手越权。

大伯爷、三叔爷、四叔爷齐齐点头,应当如此。

五叔爷淡然道:我没有意见。

谢承继续道:那往后,各房名下的铺子便各自经营,自负盈亏。只有一点

谢承顿了顿,神色郑重:若是哪家铺子有辱谢家手艺,堕了谢家的名声,便要摘了琅字招牌,不能再经营玉器首饰。

大伯爷:这是自然!咱们谢家由手艺起家,手艺就是立身之本。就算再如何不懂经营,也不能干出自毁招牌的蠢事。

几位叔爷点头附和。

谢承继续道:那么从今往后,族中公事开支,也由各房共同负担。

稍后侄孙将族中公事开支账目给各位伯爷叔爷过目,要是哪一房不愿为族中出力,那就用玉料的份额来抵。

听到要出钱或抵玉料,大伯爷几人都有些不情愿,却又挑不出谢承话里的错处,只得应下。

且慢。五叔爷突然出声,看向谢承。

我五房上下对经营铺子一窍不通,家中人口也不多,揽不下运输玉料和经营铺子这些活。这铺子,还是交给二房打理,同以前一样,交五成利给二房。族中开支我五房照样出,但有两件事,想请侄孙搭把手。

有前世的经历,谢承此刻并不意外,五叔爷请讲。

五叔爷道:你七堂叔、八堂叔忠厚老实,只懂雕玉,但你宁远堂弟有几分头脑,我想让他跟在你和你父亲身边,学经商置业,将来好顶起门户。

闻言,大伯爷三人震惊地看向五叔爷,没想到对方竟然想得如此长远。

再想想自家没出息的儿孙,顿时生出悔意,早知道就该让他们儿孙也来向二房学学经商之道。

可如今他们同谢承已经把话说死了,再要让他们像五房那样让出铺子的经营权和五成利润,那是绝无可能!

谢承不管其他几位如何作想,先应下五叔爷所请,只要宁远堂弟愿意学,父亲定会倾囊相授。

五叔爷点了点头,继续道:再者便是你宁泽堂弟,今岁刚考上童生,叔爷厚颜请你想想办法,让他到扬州书院求学。

扬州学子众多,并非所有人都能进入扬州书院求学。

五叔爷口中的谢宁泽年方十五,有几分聪慧,只是童生试过后生了场病,不但没考上秀才,也错过了扬州书院的入学考试。

谢承点头应下:改日我请姐夫给宁泽堂弟写一封推荐信,叔爷让堂弟好生准备,届时夫子会进行简单校考。

五叔爷微微颔首:如此甚好。改日,我让你两个堂弟亲自上门致谢。

谢承同样满意五房的态度,透出好意,叔爷客气了,这些都是小事,铺子那头叔爷也尽管放心,二房照旧只收两成利。

大伯爷三人听到这里,心中悔意更甚。却不肯承认自己短视,连忙安慰自己,只要将铺子经营好,再督促子孙好好读书,将来未必不能超过二房。

五叔爷听见谢承说只要两成利,不禁诧异地看向他。随后反应过来,自己今日这步棋确实走对了。

他脸上露出几分真心实意的笑意,起身道:那叔爷就不留了,咱们把契书签了,散了吧。

他这是在提醒谢承同大哥、三哥、四哥立好字据,将今日所谈之事落实下来。

谢承正有此意,拿出事先写好的契书,让诸位伯爷叔爷过目。

几位伯爷叔爷确认签字后,谢承立刻派人赶去衙门,请事先打点好的官差在契书上盖了官印,备案于官府。

暮色深深,大伯爷等人揣着字据离开二房府邸时,仍未发觉自个今日全然被谢承牵着鼻子走。

只有五叔爷坐上马车前回头看了一眼谢府大门,轻笑着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