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分卷(14)(2 / 3)

加入书签

样,世间万种祸事,孤侠难救苍生。若当权者为恶,必然万民皆苦。要救世,就需要像谢承那样的人来掌权。

但那时的他经历不丰,还不懂这些。只满怀壮志地同谢承约定,一文一武,共赴庙堂。

前世:武举之路爹娘为何不许?

前世。

姜府客院,姜羡余找到正在打点行装的任逍遥,说:抱歉,任大哥,我还是不跟你走了。

任逍遥动作一顿,惊讶地看向他。他待在扬州这阵子,一直在姜府做客。

姜羡余带他逛遍了扬州,时常同他比试切磋,尤其喜欢听他讲游历所见。两人混熟后,很快将那些称兄道弟的敬辞省略。

前两日他向姜羡余辞行,姜羡余也蠢蠢欲动,说要同他一道游历四方。

此刻听他说不去了,任逍遥笑着问:不是你闹着要跟我去闯荡,怎么突然改了主意?

姜羡余:若是我走了,我爹娘肯定不放心,说不定还会四处找我。还是谢承说得对,我只是想行侠仗义,锄强扶弱,考武举,入天心府也是一样的。

还能给我爹娘长脸,他们肯定乐意。

任逍遥笑了笑,确实,我孤家寡人,了无牵挂,这才四海为家。你还是不要学我。

姜羡余点了点头,你若不急着走,可以多住几日,再教教我骑射功夫。

任逍遥却摇头:老友来信,邀我去京城相聚,我就不留了。

他朝姜羡余拱手,聚散有缘,来日再会。说不定那时,你已经穿上了金谛听。

天心府的天心使,身穿金线谛听纹饰的玄色锦衣,取通晓天下,善辨是非之意。

姜羡余大方拱手:借任大哥吉言,也祝任大哥一路顺风,有缘再聚。

任逍遥离开那日,谢承并未去送。

他不像姜羡余那般对任逍遥感兴趣,加上课业繁忙,没有时间同他们二人玩闹。

倒是姜羡余,近来整日同任逍遥厮混,甚至丢下功课,屡次逃学。

谢承以为不妥,同任逍遥提了一次,任兄年长,小余不懂事,荒废学业,任兄可否规劝一二?

任逍遥还算明理,拒绝了姜羡余逃学玩乐的无理要求。

但谢承心里知道,他同任逍遥这样的人,有着根本的不同:对方肆意洒脱,风流不羁;而他内敛寡言,沉闷无趣。

向往繁华红尘、花花世界的姜羡余,自然会被对方吸引。

所以,当姜羡余透露出想要同任逍遥一道离家游历的意思,谢承心中的嫉妒与不安如燎原烈火,将他吞噬。

于是,他不择手段,巧思诡辩,用亲友之牵挂、侠者之大义,说服姜羡余留下来,与他同路。

曾经,小余的天真懵懂与赤子之心,让他总是担心对方被骗。而如今,他却利用这一点,达到自己的目的。

他本不该如此,却又别无选择。

否则,他要用什么来留住一只想要振翅高飞的鹰?

谢府,修竹院。

谢承正在书房整理书册,看见姜羡余过来,问:走了?

嗯。姜羡余心头还有几分离愁别绪,兴致不太高。

你在干嘛?他无聊地翻了翻谢承的书。

谢承将其中一摞递给他:兵法战策,天文地理。

姜羡余脑袋一懵,这这些都是武举要考的?

谢承:嗯。

大成朝武举同科举一样分童试、乡试、会试及殿试,考试范围及难度逐级增加。

每试都考三场,初场试武艺,包括刀剑、拳脚、骑射;第二场试营阵、地雷、火药、战车;第三场试书、数、兵法,甚至天文地理。

因此,真正的武举进士,大多都是文武全才,同样有资格入阁拜相。

姜羡余听完谢承的话,扑通一声趴在书案上,有气无力道:这不行,我肯定不行。

谢承唇线紧绷了片刻,劝道:我帮你,慢慢来。

姜羡余看向他,瘪了瘪嘴。

谢承抓着书册的手指不自觉收紧,反悔了?

姜羡余沉默了一会儿,刷一下直起身,不!我学!

谢承卸了手上的力道,缓缓笑了。

从那日起,姜羡余跟着谢承学起了兵法战策。

姜父姜母见最不着调的小儿子整日遨游书海,倍感惊奇。

乖崽,你怎么突然转性啦?姜母低头看向他手中的书册,十分怀疑他偷藏了武侠话本。

姜羡余大大方方将手中的兵书摊开,我决定考武举,入天心府,和谢承一块做官。

姜母脸色一变,诧异地看向他。

姜羡余没等到意料之中的夸奖,皱眉看着姜母怔愣的表情,娘,您怎么了?

姜母回过神,拍拍他的脑袋,磕磕巴巴道:没、没事,你你学吧,娘去做饭。

姜羡余一头雾水,眼看着姜母匆匆离去,想半天也没想明白:今儿又是什么特殊日子,劳他娘亲自下厨。

直觉告诉他,方才娘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