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74节(2 / 3)

加入书签

界。

“可是,我不懂。”

“以后有时间,我慢慢教你。”

“我只是不希望你有事。”阿绣有些难过。

华永泰几分动容,几分释然,轻轻笑了起来,“我知道你心里一直在怨我,但是即便让我重来一次,我还是会去找你,还是会带走你,至少我终究没有辜负额娘的遗愿。我自诩是个尽职的老师,是个坚定的军人,是个无私无畏的党/员,但是也许,我不是一个好哥哥。”

他顿了顿,低声道:“明天局势混乱,你留在家里,哪里也别去。如果我真的没有回来,我会安排人送你去霍锦宁那里。”

“九哥——”

阿绣想说什么,却被华永泰打断了,

“夜深了,去睡吧,我也睡一会儿,三点准时叫醒我,我要去指挥总部。”

阿绣看着他收起了勃朗宁,起身回了卧室,欲言又止,不禁跑到了魏若英的房间。

“英姐!”

魏若英正在最后一遍比对地图确定进攻路线,闻言轻轻一笑:“阿绣,不用担心。”

她抬起头:“广州军校三千弟子,都是天子门生,可哪个人见到他,都要恭敬喊一声老师。他当初在日本陆军士官学院,是以第一名的身份毕业,夺得了天皇赐刀。那是迄今为止,唯一一届第一名的学生不是日本人,从此中日学生开始分开教学。你哥哥,从来都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。”

她眼中闪烁着熠熠光辉,那是毫无保留的信任与崇拜。

阿绣轻声问:“英姐,你和九哥是如何相识的?”

魏若英笑了笑,似是想起往事,脸上依稀泛起红晕:

“那时我是女子师范的学生,和同学去南开听他的演讲,演讲的内容便是妇女革/命的进步意义。我很不相信,这世上真有男子愿意为女子讲话,只觉得他一定是沽名钓誉之人,忍不住找他辩驳,一来二去,却渐渐被他说服。而后我跟随他们勤工俭学的队伍赴法留学,跟着他去广州军校教书,又跟着他来到了上海”

她轻轻感叹道:“原来也过去这么多年了。”

阿绣也不禁淡淡一笑,有些苦涩。

这样奋不顾身的仰望一个人,这样义无反顾的走上一条路,这样毫无保留的念着一颗心啊,这样的心情,她又何尝不懂?

魏若英回过神来,意识到自己的失言,有些慌乱的起身去桌边一阵翻找:

“诶呀,我、我给你找些东西!”

她翻出了一本影集,塞给阿绣,很认真道:“这是你哥哥过去的照片,你看一看。”

阿绣忍笑接了过来,依着她催促,翻阅开来。

相册薄薄的一本,寥寥十数张相片,勾勒了华永泰的前半生。从最开始王府花园里还梳着辫子头的小贝勒,到士官学院表情严肃冷峻的少年,还有南开大学中山装的代课教师,以及法国巴黎的留学青年,一直到这几年身着蓝灰色革/命军装的英武教官。

最近的相片多一些,还有好几张都是同女学生的合影,阿绣知道,她们是广州陆军军官学员的第一批女学员,巾帼不让须眉,敢为天下先。

她之所以会知道,是因为

一张熟悉的面孔映入眼帘,照片上的女人军装短发,英姿飒爽,似有一股浑然天成的契合。

“英姐,这个人是——”

一个不可置信的想法渐渐浮现在她脑海。

魏若英神色复杂的看了阿绣一眼,叹道:“你难道没见过她?那你可听说过她?她就是康雅惠夫人的女儿,霍锦宁少爷的妻子,萧家二小姐萧瑜。”

阿绣有一刹那的窒息,而后便是铺天盖地的疑惑与荒谬翻涌上来。

她怎么会没见过她?她们曾经在一个闲适的午后看过一场电影,吃过一顿下午茶,她对她轻而易举说出了横亘在心中许久的隐秘。她怎么会没听说过她?她从遇见霍锦宁的第一天起,这个名字这个身份就一直萦绕在她耳边她心上,挥之不去。

而此时此刻,她满心满眼就不停的回荡着,是几个月前,她对她说过的那句似是而非,玩笑一般的话:

“我与我丈夫,是一对人前的假夫妻。”

作者有话要说:  1白皮红字的小册子是《gcd宣言》

21926年10月到1927年3月期间﹐上海工人阶级为配合北/伐进军﹐推翻北洋军阀统治﹐在我党领导下举行了三次武/装/起/义。校长在整个北伐的过程中都有保存己方嫡系,利用我党的军队冲锋陷阵的嫌疑,当时说好了两党里应外合拿下上海,gd军队已经兵临城下,却隐忍不发,一方面还是想拿我党当炮灰,另一方面是上海租界林立基本上把持在外国人手里,他们不想出头。但当时谁也没想到我党居然真的创造了奇迹,把上海拿下来了,这时候他们想抢功劳已经晚了,种种原因导致校长最终起了杀心。

下一章是要命的412。

三月二十一日, 上海爆发了第三次工人起/义。三百多人牺牲,一千多人负伤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