范大福把李承乾带回了皇宫。
把李承乾的在罗艺的军中的经过,全部都告诉了李世民。
李世民被气的火冒三丈。
“他们不给儿臣吃饭,还逼着儿臣吃老鼠肉,还让儿臣睡在牲口棚里。”李承乾在李世民和?“父皇,儿臣没有给您丢脸吧!”
长孙皇后的面前哭述着。
何止没有丢脸,这简直出乎李世民的期待。
罗艺兵败。
朝廷大军还没抵达,赵慈皓便与统军杨岌谋议诛除罗艺,事情泄露,赵慈皓被抓住。
杨岌当时在城外发觉有变化,匆忙带兵攻打罗艺。
罗艺大败,抛弃妻子儿女,带领数百名骑兵逃奔突厥。
到了宁州边界,经过乌氏驿站时,跟随的人逐渐逃散,其左右斩杀罗艺,把他的首级送到了京师。
朝廷在市集悬首示众,并恢复了其本姓罗氏。
罗艺之弟罗寿当时任利州都督,也被诛杀。
此前,济阴有位李氏女子,自称能通鬼道,能治疗疾病,四方之人受其迷惑。
李氏曾来到罗艺家里,对罗艺的妻子孟氏说:您有贵相,必定成为天下之母。
孟氏让她为罗艺看相,又说:您的富贵是因燕王而来,燕王的贵色将要显扬。罗艺之妻相信她的话,也赞同谋反,兵败之后,和李氏一道被斩。
李承乾也平安的归来。
加上李承乾的良好的表现。
李世民大手一挥,决定立李承乾为太子。
有人欢喜就有人忧愁。
李承乾被立为太子,长孙家是最大的受益者。
支持李恪为太子的封伦,因此一病不起。
李恪得知自己与太子之位无缘。
整日在家借酒消愁,他很不甘心
辛辛苦苦的读书,还不就是为太子的位置吗?
如今李承乾当了太子,他李恪还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啊!
李恪天天都是以泪洗面的。
李恪的属下劝他不要过于忧愁,起码混了一个吴王,根本没有必要心怀布满的。
李恪一语道破了天机,他说道:
“我不想做什么,劳什子的亲王,人生要想做几件大事啊!”
“不管封多少户的王爷,说到底不都是朝堂之上的摆设吗?”
“不还不如县官们手下的板子,还能让人想起疼来。”
李恪的母亲杨妃是前朝公主,因此经常受人的白眼,如今自己也不受待见。
“我不怕死,我真的不怕死,只怕活着没有出息,我只怕是做一个陪衬。”
李恪的心理很不是滋味。
李恪正发着酒疯,转头看见杨妃站在身后,这可吓坏了李恪。
头脑瞬间情形过来,赶紧跪在地上求饶。
儿子没有当上太子,杨妃心里也不好受,但她知道,现在不是安慰儿子的时候。
“你刚才最后一句话,说什么来着?”
“我,我……”
“说呀!”
“儿臣说,儿臣真的不怕死,只怕活着没有出息,只怕是做一个陪衬。”
“你!”
啪!
一个响亮的耳光,打在了李恪的脸上了。
“儿臣,不孝,一直在说了些迷糊话,请母妃不要生气。”
“儿臣,想要为大唐分担忧愁,想要为国分担些。”
“不知道,老天爷这么回事啊?”
“我的苦心,老天爷一定知道。”
李恪的这番话,引得母亲杨妃勃然大怒。
儿子的权利之心太过强烈,反而不是一件好事。
这要是让李世民知道了,这一辈都将与太子之位无缘。
“住口,你知道谁是老天爷吗?”
“在朝堂里,你父皇就是老天爷,他定了的事情,无论对你有利无利你都该遵守。”
“他让你做个一个陪衬,你就应该换天喜地去做。”
“于公来说这是尽忠,于私来说这是尽孝,这是为人臣为人子该尽的本分。”
“走,跟为娘去看看封大人的病。”
“看他,他什么时候病了,是叫长孙无忌给气的吧!”
“说他是满腹经纶,我看是言过其实吧!”
“这些年,封大人,一直都在尽心尽力的帮助你啊!”
“人家有病了,你却怎么对待人家啊?”
“你怀着满腹不忠不孝的想法,你还有脸以天纵英才自居,你不觉得的可笑吗?”
“封伦因为李恪的事情而生病,李恪不去探望,反而会寒了封伦等人的心,以后谁还会支持李恪呢?”
“儿臣,跟着你去就是吗?”
杨妃一再劝说李恪,把李恪心结给打开了。
母子两个人,说话间去了封府。
“回娘娘,封大人身体很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