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1节(2 / 4)
泽清放出船只,却收到了周望的军令,令盛坤山暂停筹备渡河,待吴天柱率龙武军至新郑汇合,再一同至邳州与东南军汇合。
周望下这条军令,心里着实不甘心。
自年轻时离开辽东,周望已经有三十多年未曾与鞑子面对面交过手,这次好不容易盼来一次机会,却被朝廷一纸诏书击得粉碎。
周望不仅指天画地痛骂朝廷,而且对林纯鸿也颇有微词,埋怨林纯鸿不该向朝廷妥协退让,仅仅调走中原军的骑兵,而让虎啸、神卫、宣武三个主力军团停止北上。
不过,待周望收到军情司汇报:刘泽清接到兵部命令,谨守黄河,不得让中原军越过黄河一步;洪承畴有率兵向东之意;山西总兵虎大威也放弃北上,准备南下……周望方才收起了对林纯鸿的不满。
如果因中原军不奉诏,强行北上抵抗鞑子,却闹得朝廷和荆州军兵戎相见,最终便宜鞑子,这点,也是周望绝不愿意看见的。
崇祯十年十一月初八,礼部郎中杨一仁上奏章,大力夸赞林纯鸿之功,剿灭高迎祥、革左五营等贼寇数十万,安置乱民近百万,剿灭刘香、抗击红夷、开疆拓土,声称朝廷不能让有功之将不得赏,凉了将士的心,建议朝廷封林纯鸿爵位。
杨一仁一出手,朱由检、杨嗣昌无不清楚,林纯鸿开始提条件了。不过,这条件提得着实有点苛刻,几乎一下子抓住了朝廷的死穴。
在荆州所控制的范围内,除了南阳、郧阳、夔州及武昌,绝大部分土地都属于林纯鸿,一旦封了林纯鸿的爵位,朝廷每年岂不是少了将近两百万大圆的收入?朝廷这几年这么艰难,还不是被缺钱粮闹的?要是有足够的钱粮,什么编练新军,赈济灾害,安抚百姓,皆不在话下,还用得着求你林纯鸿出兵抵抗鞑子?
非军功不得授予爵位,这点林纯鸿倒是符合了。林纯鸿的军功,除了比起徐达等开国功勋、于谦等救亡之臣有所逊色外,不亚于任何人,这点就连朱由检都不得不承认。但是,爵位乃激励将士拼死作战、为朝尽忠的手段,一旦授予林纯鸿这个居心叵测的武将,岂不是鼓励武将生出异心?
朱由检不动声色地将封爵之奏章付诸廷议,满朝文武哗然,纷纷上前批驳杨一仁,直把杨一仁骂得体无完肤。
杨嗣昌等务实派,看到了封爵之后,朝廷将失去一部分收入,所以着力反对。而黄道周等道德卫士则压根不管什么钱粮收入,他们紧紧瞄着林纯鸿居心叵测这一条,拼死反对,大有朱由检不同意就一头撞死之势。
朱由检见状,颇为心喜,在杨一仁的奏章上画了个叉,并附语:反对之人过多,无法封爵。
哪想到杨一仁颇有愈战愈勇之势,在朱由检答复之后,,坚持要为林纯鸿封爵,不过可以考虑所属林纯鸿之地照样纳税,不得少一分一文。
奏章一上,朝廷就如被扔了炸弹一般,一下子炸了锅。
杨嗣昌最为敏锐,接到消息后,几乎一下子跳了起来,口中叫道:“林纯鸿居然想拿勋贵开刀,他到底是一心为朝廷,还是想要挟朝廷?忠奸难辨啊!”
朱由检接到杨一仁的奏章后,足足读了好几遍,方才把剧烈跳动的心脏安抚下来。朝廷财计艰难,无非就是因为可供纳税之地越来越少,税源大部落入勋贵及免税士子之手。如果林纯鸿封爵之后,像往常一般纳税,无异于打开了一个口子,便于朝廷逐步取消勋贵及士子的特权。
而且,如果林纯鸿真这么做,势必把天下勋贵的怨恨全部集一身,这也是朱由检乐于看见的。
朱由检又一次将杨一仁的奏章付诸廷议。
死志已决
朝堂之臣几乎无人说话。杨嗣昌等人,高兴还来不及,更别谈反对。就连卢象升在与博洛鏖战不休之时,也特地抽出时间来,上了一篇奏章,大谈林纯鸿之军功,足以封爵。
也仅仅只有黄道周数人,继续抓住林纯鸿骄横跋扈、居心叵测,坚决反对封林纯鸿爵位。
不过,涉及利益一事,勋贵们坐不住了。
异姓的魏国公、定国公、成国公、英国公……率先跳了出来,全力反对林纯鸿封爵,继而是异姓的侯爵,继而扩散至伯爵……每日吵吵嚷嚷,大有林纯鸿封爵,国将不国之势。
同姓王的反应就比较慢了,主要原因是他们居于京城之外,消息比较闭塞,还有部分原因就是这帮藩王大多为混吃等死之辈,短时间内还未意识到林纯鸿封爵所带来的严峻现实。
待他们意识到这个问题,反对林纯鸿封爵的声音越来越强烈。他们紧紧抓住朝廷设置爵位的目的,声称封了林纯鸿的爵位,将让尽忠为国的将士寒心,长此以往,将无人忠于朝廷,甚至导致社稷覆灭、宗庙被毁的严重后果。
与此同时,杨一仁、包哲东等人狠狠地批驳这股声音,声称,如果不给战功赫赫的林纯鸿封爵,则是有功之士得不到封赏,凉了将士们的心,最终导致无人尽心尽力作战,社稷有覆灭之威。
总之,朝堂似乎忘记了近在咫尺的鞑子,大有不将林纯鸿封爵一事讨论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