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0章 力挽狂澜(2 / 2)
。
由法金汉出任总参谋长,不见得是坏事,至少他不像小毛奇那么高傲。
十月十日,冯承乾收到了希佩尔发来的好消息。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,伏尔铿造船厂修好了受损不算严重的“德塞利茨”号战列巡洋舰,而且在维修中,为这艘战舰换上了九门五十二倍径的三百毫米主炮,还对锅炉、蒸汽轮机等设备进行了全面检修,使战舰的性能达到最佳状态。在修复后的第一次海式中,“德塞利茨”号跑出了二十七点二节的最高航速,比设计航速高了两节多。
“德塞利茨”号顺利归队,绝对是一件好事。
只是,“毛奇”号与“冯-德-坦恩”号的状况极为糟糕,“毛奇”号最快能在十二月初修复,而“冯-德-坦恩”号要到十二月底才能修复。也就是说,要到一九一五年初,这两艘战列巡洋舰才能归队。
只不过,这还不是最糟糕的。
因为要维修三艘战列巡洋舰,三艘“德夫林格”级战列巡洋舰的建造工作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响。“德夫林格”号的服役时间由一九一五年一月推迟到了三月,后两艘更是推迟到了下半年。
战列舰方面,被寄予厚望的四艘“拜仁”级战列舰都不可能在一九一五年建成。
可以说,大战爆发后,帝国海军不但没有受益,反而受到了负面影响。别的不说,在战争期间,肯定得优先保证陆军供应,因此原本计划用在海军上的资源被大幅度减少,战舰的建造速度放慢也就不足为奇了。
可以说,摆在冯承乾面前的是一盘难度很高的棋。
在这盘棋中,他要想获胜,除了得想方设法的消耗对手的棋子,还得尽一切努力保全自己的棋子。
那么,如何才能下好这盘棋呢?
等到希佩尔回来,两人商量之后,冯承乾决定继续拿俄国开刀,以协助鲁登道夫在东线发动进攻为名,派舰队去芬兰湾。
只是,这次不是佯攻,而是主攻。
十月十五日,公海舰队离开了威廉港,经基尔运河进入波罗的海。
这次,希佩尔的舰队里,除了有十七艘战列舰与六艘战列巡洋舰之外,还有包括十八艘轻巡洋舰在内的六十多艘中小型舰艇,此外还有征用的二十多艘商船。按照冯承乾制订的计划,如果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出来迎战,就以歼灭俄舰队为主要目的。如果俄国舰队仍然龟缩在港口里面,就以封锁港口为目的。当然,不是派舰队封锁,而是让那些征用的商船在俄国港口外布设水雷。
不管怎么说,俄国波罗的海舰队都是潜在的威胁。
如果不能消灭这支舰队,那就只能让其永远留在港口里面。
显然,冯承乾想得太多了。
面对由二十三艘主力舰为首的公海舰队,仅有四艘主力舰的俄国波罗的海舰队根本不敢出港作战。
公海舰队还没到达芬兰湾,俄国舰艇就全部撤了回去。
封锁行动进行得非常顺利,仅用了三天,公海舰队就摧毁了俄军的海岸炮塔,随后让商船布雷。
十月二十四日,完成了布雷任务后,公海舰队离开了芬兰湾。
整个行动中,公海舰队都没有与俄国波罗的海舰队交战,反而是几艘深入港湾的小型舰艇与俄国舰艇交过几次火。
完成布雷任务之后,希佩尔只留下了一支以轻巡洋舰为主的小型舰队。
只要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留在港口里,就没有必要在芬兰湾部署太多的战舰,更没有必要动用主力舰。
这一天,鲁登道夫策划的马祖里湖战役打响了。
在冯承乾熟知的历史中,后世对鲁登道夫的评价非常高,甚至有很多人认为,如果当初是由鲁登道夫来实施施利芬计划,德军有很大的可能在一九一五年到来之前击败法国,最终打赢第一次世界大战。
必须承认,鲁登道夫确实是一个天才。
如果说,坦能堡大捷,只是让他证明了自己的才华,那么马祖里湖战役,更让全世界认识了他。
这次,鲁登道夫依然只有两个军团,兵力不到二十万。
他的对手,布鲁希洛夫动用了四个军团,总兵力接近一百万。
按照常理,鲁登道夫根本没有可能取胜。可是,他不但打赢了这场战役,而且创造了一个令所有人都难以相信的奇迹,在一场会战中,歼灭近八十万敌军,一举消除了德军在东线受到的威胁。
正是在第一次马祖里湖战役之后,俄军再也没能对德意志第二帝国本土构成威胁。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