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92章 塞北烽烟(1 / 3)

塞北的风,总是带着一丝凛冽。伫北镇,这座因地理位置而兴起的贸易小镇,此刻正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。黄土夯成的城墙,见证了无数商旅的往来。城门大开,街道上人声鼎沸。外国客商牵着满载货物的骡马鱼贯而入,皮毛、肉干等货物堆得满满当当,本国商贩则带着布匹、茶叶和铁器前来交易。集市上,吆喝声此起彼伏,小贩们挥着手招呼顾客,骡马偶尔发出一两声嘶鸣,空气中弥漫着皮革和干草的味道。

一名年轻的小贩正忙着跟一个外国商人讨价还价,笑容满面,丝毫未察觉危险正在逼近。就在这热闹的景象中,一队身着外国服饰的“商人”推着几辆大车缓缓走来。他们的衣着虽不起眼,但眼神中透着一丝异样。突然,一声尖锐的哨响划破喧嚣,这些“商人”迅速掀开马车上的布帘,从中抽出藏匿的刀剑和弓弩。

人群还未反应过来,刀光剑影已扑面而来。一名本国商贩刚拿起一捆布匹,便被迎面而来的短刀刺穿胸膛,鲜血喷涌而出。尖叫声瞬间炸开,集市上的人四散奔逃,货物散落一地,场面一片混乱。与此同时,城外潜伏的敌人早已埋伏妥当。他们身披伪装,趁着城门卫兵被集市内的骚乱吸引注意力时,悄然逼近。一名守门卫士刚转头查看情况,便被一支冷箭射穿喉咙,身体软倒在地。敌人趁势冲入城门,手持弯刀与卫兵展开激烈交战。守城的士兵虽奋力抵抗,但人数有限,装备简陋,很快便被压制。街道上,血迹与尘土混杂,哭喊声和兵器碰撞声交织成一片。

在这危急时刻,一名年轻的守城士兵拼尽全力冲向城墙上的烽火台。他胸口已被刺中一刀,鲜血染红了衣襟,但他咬紧牙关,拖着沉重的步伐爬上木梯。敌人紧追不舍,一支箭矢擦着他的肩膀射过,钉在身后的木柱上。他踉跄了一下,却未停下脚步,终于在倒下前点燃了烽火台上的柴堆。浓烟滚滚升起,直冲云霄,向远方的友军发出了最后的警示。他倒在烽火台边,嘴角露出一丝欣慰的笑意,随后闭上了双眼。

伫北镇的烽烟升起时,京兆的兵部已是深夜时分。一只信鸽扑棱着翅膀落在兵部的窗台上,爪子上绑着一小卷纸条。一名值守的文吏急忙上前,取下纸条展开一看,脸色骤变。他匆匆跑向兵部尚书的居所,将纸条递上。兵部尚书披上外袍,借着烛光细读,纸条上只有寥寥数语:“伫北突袭,城镇沦陷,敌情不明。”他眉头紧锁,立刻召集部下,命人连夜准备奏报。

次日清晨,朝堂之上,金銮殿内气氛肃穆。皇帝赵恺渚端坐龙椅,身着明黄龙袍,目光如炬。殿内群臣低头肃立,鸦雀无声。兵部尚书手持奏折,快步走至殿中,跪地禀告:“禀圣上,塞北边境伫北镇昨夜突遭袭击,城镇已沦陷,敌方身份不明。宁远镇的虎烈军已派先锋营前往打探敌情。”他的声音低沉却清晰,回荡在大殿中。

皇帝听后,脸色一沉,手指紧紧握住龙椅扶手。他猛地站起身,怒声道:“兵部,可知更多详情?守城将士情况如何?”兵部尚书低头答道:“回圣上,情况紧急,具体情报尚未传来。守城将士恐已遭逢不测。”皇帝闻,怒气更盛,拍案而起:“如此重大的边境事件,兵部竟无更多情报?尔等平日操练兵马,究竟在忙些什么?”殿内群臣屏息凝神,大气都不敢出,等待皇帝的下一步指示。

皇帝的怒斥让朝堂上的气氛更加紧张。群臣面面相觑,不敢轻易开口。片刻后,吏部尚书硬着头皮出列,拱手道:“圣上,边境安全事关社稷,臣以为需尽快查明敌情,调集兵力,收复伫北镇。”他的声音虽平稳,却带着一丝颤意。紧接着,户部尚书上前一步,附和道:“圣上,收复城镇需大量粮草军资,户部愿全力支持,确保前线无忧。”

礼部尚书见状,也上前建议:“圣上,臣提议派使者前往宁远镇,协助虎烈军调查敌情,同时安抚当地民心。”他的话音刚落,皇帝的目光扫过群臣,最后落在兵部尚书身上。他沉吟片刻,缓缓开口:“兵部,速调精兵前往宁远镇,协助虎烈军收复伫北镇。同时,派人查清攻城者的身份,务必给朕一个交代。”他的语气虽已平静,但威严不容置疑。

兵部尚书连忙跪地领命:“臣遵旨!”他起身退下,心中却暗自叫苦。伫北镇失守的消息来得太突然,兵部的情报网显然未能及时预警。他一边快步走出大殿,一边在脑海中盘算着如何调兵遣将,同时派人加急传信给宁远镇的虎烈军主帅。这场突袭不仅是对边境的威胁,更是对他仕途的考验。

宁远镇的虎烈军驻地内,一片忙碌景象。接到朝廷命令后,先锋营统领李云飞正在营帐前整顿队伍。他身披轻甲,手持长枪,目光坚毅。李云飞年近三十,战场经验丰富,此刻他深知任务艰巨,不敢有丝毫懈怠。他清点完人数,转身对身旁的副将张勇说道:“张勇,此行前往伫北镇,务必谨慎,敌人来历不明,我们不可轻敌。”

张勇点头,提议道:“统领,伫北镇地形复杂,街道狭窄,易设埋伏。我建议兵分两路,一路正面侦查,一路侧翼包抄,以防不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